标签: 供应链
从0到1,亲手孵化一款潜力爆款真的不难哈!
从开发一个全新的类目到培养某个潜力爆款,这一过程可能对于众多运营来说并非是一件有迹可循的事。更多时候运营可能依托是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清单亦或是盲目跟卖,甚至是凭直觉选品……
总之,开发这件事存在一点运气成分……当然也有不大顺利的时候…减少运气的成分,提高选品开发的可控性是一件值得深究的事。
本期,W教授为各位奉上Wish官方认证讲师吴兴树老师的经验分享——透过数据找到值得深耕运营蓝海产品类目和潜力爆款。
*本文为讲师经验分享,不代表官方观点。
一、透过数据,找到值得深耕的产品类目
要从纷繁复杂的数据中挖掘出一个可以深耕的类目,需要拥有对数据进行抽丝剥茧的能力。
我们将从“不同客单价产品类目在平台的占比”和“相同客单价不同产品类目的占比”两个数据维度出发,分析并指导各位从数据中挖掘出隐藏的蓝海类目。
1、Wish不同客单价产品占比分布图
图1:平台客单价产品分布图
*横轴X=每月销量5000+产品的链接数量;
*纵轴Y=不同客单价5000+产品链接数量占比;
*X<5代表小于5美金且销量5000+的产品的链接数量;
*数据来源于第三方平台,数据统计2019 年一季度的平台客单价分布图,统计时间是9月份。
分析图1,我们可以明显地发现从1月至4月,客单价小于5美金且销量5000+的产品的数量占比逐月递减,从1月份的占比63%下降到4月份37%。说明第一季度,客单价小于5美金且销量5000+的产品的链接数量在逐月递减。
反之,第一季度,客单价在5美金至12美金之间且销量5000+的产品的链接数量占比逐月递增。说明第一季度,该客单价区间且销量5000+的产品的链接数量稳步较快增长。
总体而言,在2019年第一季度,客单价5美金以下的产品的比例最大,但占比在下滑;客单价5美金至12美金产品的比例位列第二,且占比在逐步提高。
2、相同客单价不同产品类目的占比
分析完“不同客单价产品类目在平台的占比”后,我们更进一步地分析“相同客单价不同产品类目占比”,看看能挖掘出什么值得深思的结论。
图2:1月份<$5不同产品类目数量占比分布
*图2为1月份客单价小于$5且销量5000+的不同产品类目的占比分布情况。
如图2所示,分析客单价小于5美金且销量5000+的不同产品类目的占比,我们发现,占比靠前的依次为“个护美妆(26%)”、“饰品(23%)”、“家居生活(20%)”和“3C配件(16%)”,其中“家居生活”类目的种类过于广泛,集中度较差。
图3:1月份$5-$12不同产品类目数量占比分布
*图3为1月份客单价$5至$12且销量5000+的不同产品类目的占比分布情况。
如图3所示,分析客单价5美金至12美金且销量5000+的不同产品类目的占比,我们发现,占比靠前的依次为“服装(29%)”、“个护美妆(18%)”、“饰品(15%)”和“3C配件(12%)”。从小于5美金到客单件5美金至12美金,服装类目的占比突飞猛进,说明在此价格区间,服装的销量和占比非常强势,这一价格区间的服装产品被消费者广泛接受和追崇。
此外,“个护美妆”与“饰品”的权重也较大。值得一提的是,在该价格区间“3C智能(12%,包含手表)”也增长迅猛。
因此,“服装”、“个护美妆”、“饰品”和“3C智能(包含手表)”等产品类目都是值得深耕的类目,卖家可以结合自身条件和优势在以上值得深耕类目中占据一席之地,相信随着这一价格区间产品链接的逐步提升,这些类目的前景也将更加广阔。
我根据对“Compression socks(弹力袜)”这一品类在Google Trends的热度表现并结合自身优势发现,“弹力袜”这一品类值得我深耕运作。
如何在茫茫弹力袜产品海中找到适合自己运营的产品呢?
- 点击此处,观看“行业数据解读”的视频,教你锁定值得深耕的潜力产品。
*上述所有数据皆为为第三方数据,不代表官方观点。
二、优化图片,让你的客户一见倾心
通过分析推敲市场数据与行业数据,并凭借自身供应链等优势将目标锁定在“弹力袜”后,还需要做哪些工作才能保证产品相比其他同类产品更具吸引力呢?
要想在成千上万的弹力袜产品海中脱颖而出,“款式丰富”和“价格实惠”是两个最关键的要素,影响“价格实惠”这一关键要素的因素众多,我们难以在产品上架期间做太多工作,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优化图片的方式让消费者直观地感受到我们的产品的款式足够丰富。
1、5点准备,让你的SKU数量翻倍
- 深入了解产品的卖点和功能用途
- 搭配更多产品相关主题元素
- 增加经典款的款式
- 增加更多节日假日元素
- 丰富SKU变体供客户选择
图片是影响消费者点击查看产品详情最直接的诱因,通过完善产品图片,营造产品丰富的信号至关重要。
2、美化图片,释放有料信号
- 将产品经典款和热销款做成大图展示
- 突出经典款、季节款展示(背景简洁为佳)
- 模仿竞争对手多款式展示,并标识效果图和文字提示
三、四步走,流量转化更上一层楼
一款新产品要想在如潮的产品海中被消费者注意到,则需要借助流量工具促销引流。
我将流量引流分为四个运营阶段:起步期、跨流期、稳定期和复制期,每个阶段的重点各有不同。
起步期重在积累评分口碑;跨流期重在找到“合适”的流量节奏;稳定期重在积累自然流量;复制期重在占据更多同类市场空间。
拥有开发优质产品的能力绝对是跨境电商运营的“看家本领”,提高慧眼识珠的深厚功底,离不开市场、行业数据的透视能力,离不开对产品类目自身的专研与深挖,更离不开一套高效易行的科学方法论。
可喜可贺的是,看了本文的你已成功获得一套可供一展身手的开发逻辑与方法论。
在此,W教授祝愿你,2020爆款频开,日进斗金。
旺季:1个模型+12个关键指标,马帮张洁这样管理供应链!
本周,W教授为大家带来Wish认证讲师,也是马帮ERP创始人张洁的旺季分享——《供应链管理》。作为中国第一代网商,张洁在跨境电商行业耕耘了16年,总结出一套高效灵活的供应链管理模式。
他的供应链管理方法论既有奉为经典的管理理念,也有与时俱进的科技创新,非常适合寻求快速成长跨境电商人。
现在,拿出笔和本子,和W教授一起学习前辈的管理经验吧!GO!
一、公司管理
1、提供专业技能,保证稳定输出
2、让事情发生与让事情完成
任何公司的事务都可以归为两类:创造性事务与常规性事务。
“让事情发生”指的是做创造性的工作,例如研发团队研发出一款全新的产品;销售团队获得一笔新的订单。
二、仓库管理
1、效率第一
仓库管理(包括曾整个中后台管理)最重要的原则就是“效率第一”。
仓库的常规流程包括签收→上架→拣货→包装,当然还包括一些细节性的工作,包括验货贴标、理货盘点、拣货分流、物流分拣与爆款发货。
2、验货贴标
部分中小型卖家往往忽略验货这一程序,不清点数量也不开箱看货就直接上架。我建议大家在签收的过程过直接扫描快递单号(一经扫描,打印机就自动打印SKU标签),并将打印出的标签贴到产品上,一个标签对应一个产品。
通过标签数量,我们即可确定具体的到货数量。对比订购数量,再将缺少的产品数反应给采购部门,则采购人员便会联系供应商进行补货。
贴完标签后将产品上架,拣货上架可分为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一个仓位对应一个SKU”;第二种方法是“仓位与SKU分离”,即每个仓位都有自己的仓库编码,每个SKU都有自己的产品编码,将两个编码结合起来,我们就可以精准定位产品的位置。因此,每个仓位也就可以根据情况放置多个SKU。
此外,建议大家在产品数量和仓库面积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尽可能充分利用仓位,切忌在仓位未充分利用的情况下贪图大仓库(即使仓库租金便宜)。因为仓库面积越大,相应的盘点上架、拣货发货等人工效率就会降低,隐含的人工成本就会上升。
3、理货盘点
建议大家不要做全仓库的盘点,因为仓储人员在盘点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类小错误,往往越盘越错。大家不妨将全仓库盘点细化到每天的日常工作中。
建议大家将仓库分为热销区、滞销区与平销区。将滞销区设置在距离包货区最远的地方,反之,将热销区设置在距离包货区最近的地方。该分区方法可以提高仓储人员拣货的工作效率。与此同时,运营人员要积极上传滞销数据,方便库管员进行分区管理。
若任何人发现仓库内的某个产品的库存数量出现异常, 就应及时触发盘点需求,以便库管员重新盘点该区域的产品数量,库管员盘点完成将库存结果通过系统告知财务,方便财务人员确认盘亏/盘盈数据。
相比定期的大规模全仓库盘点,这样日常的盘点工作更省时高效精准。
4、拣货分流


5、爆款发货
鉴于爆款的需求量非常大,往往会出现爆款产品刚到仓库就需要分配到包货区进行发货处理的情况,此时该如何分拣呢?
举个例子,若有500个预定的爆款抵达仓库,并且有100个订单需要该产品。分配员在完成贴标动作后,可将爆款产品分为两批,其中100个产品直接运至包货区进行发货处理,另400个产品做上架处理。这一处理方式,减少了拣货环节,提高了发货效率。
对于超级大量的爆款,可直接将要求数量的爆款产品长期放置在包货区的箩筐内,只打印一张产品标签用于发货。发货时,只扫描该张标签进行发货即可,从而缩减了给每个爆款产品打标签的流程。
三、指标管理
为保证仓库的高效运转和降低仓储成本,卖家需要关注以下指标。
1、人均效率
人均效率指的是仓储人员日均处理包裹的数量。人均成本应与本地区的卖家进行对比,因为与其他区域卖家的产品结构、地区成本、仓库大小不同,计算出的人均效率相差较大。
2、包裹处理效率
仓库一个月的全部成本(包括仓库租金、行政成本、员工工资等)除以月包裹总数量=平均每个包裹的仓储成本。该公式得出的数值为每个包裹所耗费的成本。该指标非常关键,卖家应尽可能降低每个包裹的仓储成本。
3、仓库面积效率
4、库存周转率
一般情况下,周转率越高,缺货率越高。不建议卖家盲目追求周转率,应在周转率与缺货率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以保证更好地交付。当然,首先要做的是满足平台要求的物流指标。
5、缺货率
如上所述,缺货率与周转率相关。卖家不可盲目追求其中任意一个指标,应考虑市场与平台的需求,据此找到一个平衡点。
6、平均库存年龄
平均库存年龄高的产品,应逐步淘汰。每个滞留在仓库内的产品都有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占用仓位)与间接成本(耗费管理精力),建议卖家定期处理库存年龄高的产品,以保证仓库内的产品处于活跃状态。
四、仓库采购
1、善用MVP模型
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指的是“最简化可实行产品”,目的在于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测试产品在市场上是否可行。因此,我们应尽快测试产品是否符合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产品部署,以更高的效率推动更多新款成为旺款,甚至是爆款。
所以对于新款而言,我们要尽可能快,快速拍照,快速上架(降低开发、仓储和行政成本);对于旺款,我们要保证产品质量(例如更换供应商、工厂),保证用户体验(规避差评和退款);对于爆款,我们要降低产品成本(例如积极议价或更换供应商),提高产品利润(即提高流量转换的效率)。
2、采购指标
3、预警天数
日均销量X预警天数=预警库存,当销量一旦达到预警库存时,系统会触发采购需求,此时再由采购师进行采购。
对于需要定制(或者断货)产品而言,从采购到上架所花的时间可能较长,甚至难以预测,因此预警天数要应货而异,建议卖家统计该产品最近三次从采购到入库所的时间,得出一个平均预警天数。此时得出的平均预警天数更加安全。
所以,要尽可能为每个产品设置不同的预警天数,实时监控库存,方便及时补货。
4、采购天数预设
采购天数与预警天数息息相关,若预警天数设置精准,则可以适当减少采购天数,当然采购频率会提高。建议卖家综合考虑物流成本、预警天数、仓位饱和情况来设置采购天数。
5、价格优势判断
对于初步开发的新款,不建议直接找源头工厂,应按照MVP模型快速测试该产品是否符合市场需求。唯有该产品成为旺款甚至爆款,才有优势去和源头工厂谈价格,以获得最大的价格优势。
6、交付时间
建议商家依据采购单对产品的采购天数进行排序,并观察产品的历史采购天数。若某产品当下采购天数大大多于历史采购天数,则该供应商的供货效率可能下降,建议卖家更换供应商。
7、售罄率
售罄率等于某产品因售罄而采购的次数除以全年的采购次数。若某产品的全年的采购原因都是售罄,则说明在供应商供或者库存管理上出现了问题,需及时找到问题原因并解决。
对于跨境电商行业而言,售罄率越低越好,因为售罄越高则表示卖家无法第一时间发货,会影响店铺数据和用户体验。
8、库存击穿次数
库存击穿表示产品售罄了,建议卖家尽可能减少库存击穿的次数,以满足平台和用户的物流指标,从而获取更多的流量和订单。
五、如何谈账期
若卖家没有货量优势,不要轻易去和供应商谈账期,应依据MVP模型测试产品的市场反响,待到具有货量优势时再去和供应商谈账期,成功率更高。
当然,卖家不要惧怕和供应商谈账期, 应以积极的心态主动推销公司的运营和销售能力。
对于订单量足够大的公司而言,可以配置谈判团队,实时观测产品的动态,一旦达到货量要求,就主动和供应链协商账期。
商家提问
相关阅读:
旺季:不想在旺季被诉侵权,这些品牌你必须了解!
旺季:这一次,彻底了解海外仓到底怎么玩!
旺季:旺季资金短缺?5大建议解决你的资金难题!
干货来了:小白卖家如何在旺季布局海外仓?
散播!事先判断产品是否侵权及应对TRO的方法来了!
做Wish,你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无论做跨境电商还是其他任何行业,核心竞争力决定你能走多远。
从只要海量铺货就能出单的拓荒阶段到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垂直化精细运作,借助营销工具吸引流量甚至根植上下游整合资源。我们发现没有核心竞争力的商户很难在Wish平台继续抢占用户心智。
今天Wish电商学院为大家奉上朱明浩讲师的《核心竞争力》,和你谈谈如何在厮杀激烈的下半场找准站位,奋起直追。

一、说好的利润呢?
我做跨境电商的目的是想让电商和工厂之间形成一条线,将工厂的货直接卖给消费者,从而省去中间环节赚取利润。但从今天的形势来看,我们发现跨境电商平台上的产品单价甚至比批发价还便宜。那么我们的利润去哪了?我个人觉得主要有三个原因:
- 思维模式
- 壁垒
- 努力和细节
二、思维模式
- 无视供应链,没有供应链的概念,只会抱怨
我们大部分的中小商户在阿里巴巴这样的线上平台或直接向线下供应商拿货,认为这就是自己的供应链,其实不是。因为只要工厂停工,你的备货进度就受到了影响。所以唯有自己能够监控货源和有议价空间的供应商才算是自己的供应链。
- 供应商过于分散,没有深入沟通,无法长期合作
店铺有了一定体量,手上的供应商越来越多,但很少有商家会梳理这些供应商的数量和特点,更做不到深度合作。举个例子,同类型服装A和B,商家往往会分散选择不同的供应商进货,在销量基础不大的情况下,供应商如此分散,那么该产品的议价优势在哪里?所以在当某一个供应商可以同时生产A和B的情况下,为什么不集中进货达成深度合作呢?
三、壁垒
很多中小企业缺少真正的壁垒,就是巴菲特口中的护城河。所以,市场的竞争形态是完全竞争。你今天出售什么产品,我明天就能上传同样的产品甚至价格更低,这导致我们的商户没有一点优势,只能血拼价格,最终哀嚎一片。
四、努力和细节
举个例子,图中的睫毛产品,5月份上架,现在日均2000单。这款产品爆了之后,很多人跟卖,抄袭它的图片、标题和货源。但是别人不知道这款产品的主图是从35张图片中反复对比挑选出来的 ,只有不断修改才能测试出哪一张符合用户审美。
试问各位商户修改了多少次产品主图?有多少商家只是盲目照搬,而不去思考该产品热销的原因?
经理,隔壁上了一个新款,爆了。
赶紧抄,找下货源今天必须上架。
……
经理,隔壁这款加了3个色,4个码。
赶紧,加班加点给我跟紧了。
……
正如上例所示的场景,大部分商家在没有找到自己核心竞争力的情况下,往往只会盲目跟卖,继而被大卖家碾压,最终影响到现金流和利润。面对此情此景,以下两点建议可供尚未发现自己核心竞争力的商家借鉴↓
- 利用大数据深入研究用户,分析热词和趋势,找到产品方向,大胆培养自己的供应链。
- 开脑洞在产品的差异化和创新上下功夫,打造产品的独特性,以获得用户的注意力。
核心竞争力因人而异,可以是资本,可以是人才也可以运营能力。当然不管是哪种能力,不能盲目模仿,适合企业发展的才是最好的。
如果你还没有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请一定引起注意,手无寸铁的士兵可能一转眼就消失在刀剑无情的战场上。